真正把真武神奉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并大力扶植武当道教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夺得大位。他为避免正统儒教的谴责,宣扬北方真武神“显灵”的神话,并把武当宫观树立为“朝廷家庙”。
明皇室的真武神信仰与武当道教
明代是武当道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农民,信奉佛道。太祖以后明室诸帝皆信奉道教神灵,并广设斋醮,崇尚方术。任用道士,致使职业道士数量增多,宫观祠庙遍布全国。上行下效,明代许多官吏也奉道习术。至于下层民众,本来就存在道教习俗,在明代由于皇室的崇奉和扶植更加炽盛,道教与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明代武当道教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恢复发展起来的,并由于明皇室的崇奉和大力扶植,呈现出鼎盛局面。明太祖朱元璋已开始奉祀真武神。明碑载“太祖皇帝平定天下,兵戈所向,神阴佑为多”,因此,他定都金陵后,就在鸡鸣山建真武庙,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遣官致祭。规定“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等诸神于瑞门”。朱元璋对武当道士也比较重视,洪武十八年(1385年)特授武当道士邱玄清为嘉议大夫、太常寺卿。二十四年(1391年)遣高道召请武当道士张三丰。
真正把真武神奉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并大力扶植武当道教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封燕王,就藩北平。当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渐及燕府时,朱棣不肯束手待毙,遂发动“靖难之役”。他为避免正统儒教的谴责,在博通儒道的和尚姚广孝参谋下,利用聚集将士誓师祭纛时的天气变化,宣扬北方真武神“显灵”的神话。据明代史书记载,燕王起兵祭纛时,天气骤变,乌云蔽空,姚广孝指认满天乌云为护拥真武显灵的“皂纛玄雾”,朱棣仗剑披发,佯作真武附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起兵夺嫡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率军入京,即帝位。七月,遣神乐观提点周原初“祭北极真武之神”,借此向全国表明自己与真武神的特殊关系。永乐初年,武当道士李素希贡献榔梅,朱棣亲自召见,赏赐甚厚。嗣后,朱棣颁行主要赞颂玄天上帝的《御制大明玄教乐章》,令全国道士演奏;遣官大修武当山和北京等处玄帝宫观庙宇,崇重祀事;命道士篡修《道藏》,收入《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及御制碑文,宣扬真武是皇室保护神,并把武当宫观树立为“朝廷家庙”。
明成祖以后历朝皇帝即位时,都要派专使到武当山致祭。他们对成祖制定的崇祀真武,扶植武当道教的政策措施,都虔诚奉行,并不断补充完善。宣德十年(1435年)三月,英宗即位后遣内官提督武当山。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称“光复大位,惟神屡显夺”,遂遣官函香奠币致辞祭。宪宗、孝宗、武宗频繁斋送像、器等充实武当各宫观,并常命道士建斋设醮。世宗醉心方术,日事斋醮,自封为“飞玄真君”、“万寿帝君”,他认为自己能以藩王子入继大统,是他父亲兴献王虔诚奉祀武当真武神的结果,并认为“庚戌之变”,蒙古俺答军没有攻下京城,也是由于北帝真武的保佑。因此,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拨内帑重修武当山宫观,并多次斋送像器。世宗以后诸帝依然重视武当道教,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武当山仍有驻守太监。据明代山志统计,从明初到隆庆年间,明帝为扶植和管理武当道教,先后颁降圣旨敕诰三百多道,御制碑文近百通。正是由于明皇室对武当道教长期实行特殊保护政策,所以武当道教在明代两百多年中始终保持鼎盛局面。
明朝扶植管理武当道教的措施
其一,营建宏伟宫观,长期派遣军民修葺洒扫。明成祖“为报答神贶”,非常重视武当营建工程。从永乐九年(1411年)开始,以十四年时间,委派重臣高官,“统领天下亿万钱粮”,督率军民夫匠二十余万,调集四川、河南、陕西及江南各省物资,其建成玉虚、静乐、紫霄、南岩、五龙、遇真、太和、朝天、清微九宫,回龙、太玄、复真、仁威、威烈、八仙、元和、龙泉八观及岩、殿、祠、庙三十三处,殿堂房宇一千八百余间。并修了四十多座石桥,一百多公里石蹬道。明成祖及其子孙为了保证“宫观常年完美、沟渠道路永远通利”,特将均州千户所正军余丁四千多人的杂泛差役、屯田子粒等“尽行优免”,让他们专心维修、守护宫观庙宇。此后,宪宗朝提督太监韦贵奏请创建迎恩宫,孝宗朝命太监齐玄创建庙宇。至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下令重修武当宫观,拨内帑银11万两,遣工部侍郎陆杰、湖广布政使刘伯跃、邹守益等官员,役用湖广州县卫所军民,共修理八宫并带管岩庙、殿宇、门廊、方丈等955座,大小为楹2441间。此外,明代藩王勋贵也纷纷在武当山修建庵庙。据旧志记载,仅八大宫就有殿堂、道房6226间,加上其它宫、观、庵、堂、岩庙、祠、阁、亭等四百余处,总计约二万多间。明代山志称:“太和山高且奇,宫观伟丽,皆天下所无”,“栋宇之盛,盖旷古所未有也”。明皇家在武当山修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其二,选调高道,给以廪食布匹等。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命正一真人张宇清及道录司从全国各地举荐选拔400名“至诚敬谨”的高道到武当山焚修办道,朝廷授以度牒,给以廪食布匹。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准许“在山各道收养徒弟”,“听令各道童在山修行”。故至弘治二年(1489年)道士、道童增加到1600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提督太监王佐奏称“各宫道士多者五六百人,少者亦不下三四百余”。如是仅八宫官道已达4000余人,时至万历八年(1580年),郧阳督抚杨俊民奏称均州“官道数逾万人”。明皇室为了供养武当道士,专门调拨田地佃户,办纳“斋粮”。永乐十四年(1416年),成祖命户部差官会同均州官吏收缴圈占武当山周围田地27750亩,命法司拨徒流犯人555户,每年办纳米麦3885石。这些田地是武当山的庙产,不归均州管辖,由皇帝委派专官在佃户屯田之处建公廨管理。
其三,制造、斋送大量像器、经书,充实各宫观。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年)“钦降金殿圣像、幡幢、供器安奉各宫观”。此后历朝皇帝常遣内臣奉安像器。据旧志统计,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至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4年),共制送神像、供器、香帛二十余次,其中银铸鎏金、铜铸贴金、鎏金等神像93尊,供器285件,铜钟、玉磬12寸,神灵画像2640轴,绮罗销金或丝幡、幢、帐、幔、顶伞等600余件。
第四,颁布圣旨、委派专官严格管理。明成祖及其后继者不仅是武当道教的“信徒”和施主,而且还直接管理这里的宗教事务。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颁降圣旨保护武当道教,不许往来浮浪之人“生事喧聒,扰其静功,妨其办道,违者治以重罪”。并严饬道规,“若道士有不务本教,生事害群,伤坏祖风者,轻者即时谴现,逐出下山;重则具奏来闻,治以重罪”。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年),降旨划定武当八百里山场四至界线,规定保护范围内的森林植被,不许任何人砍伐侵种。孝宗、世宗等朝,又多次下旨重申这一规定。明皇室为了直接管理武当道教,还委派藩参、宦官提督全山,并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构:1、内臣提督署。自宣德十年(1435年)三月至崇祯十四年(1641年),皇室共派遣三十余名宦官提督武当山。2、藩臣提调署。自永乐十七年(1419年)至明末,皇室直接委派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或右参政巡视全山,调用均州千户所军余修葺宫观。3、设护守山场修理宫观均州千户所。永乐年间即规定均州千户所军余守护山场、修葺宫观,为此特免其杂泛差役及屯田子粒。4、道官提点印信衙门。永乐十一年(1413年),成祖命正一真人张宇清举荐十七名高道分别任静乐、遇真、玉虚、五龙、紫霄、南岩、太和七宫提点。成化年间又设迎恩宫提点。各宫均设正六品道官提点印信衙门。5、佃户屯田所。永乐年间,拨赐太和山公田佃户时,即钦除均州知州吴礼不管均州事,专一提调佃户,并命在佃户屯所另盖公廨管理。
另外,明皇室还加封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玄岳太和山”,使它的地位高于五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嘉靖年间提督太监王佐称武当宫观为“朝廷家庙”。这说明武当道教已被改造成宫廷御用道教。因此,明代武当道的主要活动也带有明显的御用性。(一)为皇帝设醮祈福祝奉。朝廷规定“所有本山宫观每遇万寿圣节设醮颂经七日,千秋令节设醮颂经五日”。“玄帝冲举、圣诞”及其它重要道教节日也要建醮。建醮时用道士多者上千人,少者几十人。(二)为皇室篆写道符。世宗嘉靖年间多次选取精通符法的武当道士进京书符,或在武当山书写好后进贡皇室。符目内容有保安宫寝、驱虏驱妖、祈晴祈雨、祈雪辟瘟、禳火退水等数十种,共计三十余万道(张)。(三)为皇室进贡仙品。从永乐三年直到明末(弘治年间除外),武当山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鲜笋、骞林茶、九仙子、隔山消、黄精、榔梅等仙品。(四)日常功课也为皇室祝厘。明帝送到武当山的道经多为单行本,命道士“晨夕捧诵,祝厘皇图巩固,国泰民安”。
明代武当道教的社会影响
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邱玄清、孙碧云、任自垣等,精通道教义理,知识渊博,道法高明,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颇受皇室宠信。永乐以后的钦选道士多属正一派。但他们继承了元代武当派的传统,使内外丹法融于一体,不仅精通斋醮符箓,而且也勤炼内丹。明代玉虚、紫霄、五龙、南岩等大宫观均建有“圜堂”,供道士坐圜守静,闭关内炼。由于道教修炼,以“守一”为要,偏阴偏阳,不合道体,动静失宜,就有阴阳偏盛之患。所以要有动有静,动静适中,就要既打坐修炼静功,也要练习拳脚动功。二者兼而行之,才是修行的妙方。张三丰祖师集前人之大成,将修道习拳融合一体。从而发展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内家拳法。由于明代武当山学道者众多,流动性很大,所以武当内家拳法逐渐传入民间,与民间武术相融合,流播甚广。从而使武当内家拳成为与少林外家拳齐名的中国武术一大名宗。
明代武当山荟萃了全国十余个流派的高道焚修办道,各大宫又建钵堂以接待四方云游道士,并允许无度牒者在小宫观里焚修,这就使武当山变成各地道士定期朝奉的“圣山”,成为明代全国道教文化的交流中心。
永乐以后,全国各地民众到武当山进香的活动日益炽盛,北方晋、陕、豫等省及南方各省民众都有定期朝奉武当的风俗。江浙一带甚至每年组织约“百十艘”的进香船队朝武当。弘治以后,每年民众施舍香钱“常数万缗”。嘉靖二年以后,原从正税中支出的道众布匹、宫观岁办香烛油蜡、宫观日常维修,诸司官吏俸禄等项费用,都改由香钱支出。从香钱收入剧增可以看出明代朝武当的信仰非常虔诚。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在郧襄山区活动。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李自成部攻克均州,焚镇守太监提督府,从而结束了明皇室对武当道教长达二百多年的直接统治局面。
清代鄂、豫、川、陕交界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反清斗争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朝的军事镇压也非常残酷。在清代,鄂西北经历了五次大的战乱。频繁的战乱,使武当道教受到重创,但教团组织并未解散,而且有时由于著名高道或教团领袖的艰苦努力,还出现过短时间的复兴局面。
更多关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专题报道
(作者:杨立志,来源:十堰周刊)
Copyright ©2022 广州田至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服务热线:13926267057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历德雅舍 网址:www.688zgd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76813号 技术支持:现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