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从秦汉道家至道教之演变
  • 浏览 869 次 【字号 】 发布日期:[ 2013-6-6 ]

  • 从秦汉道家至道教之演变

      到了战国中期以后,诸子学说已由各家交流而趋向汇合之势,庄子学派之外,其它的学派,如稷下学派、管子学派、黄老学派、《易传》学派,都是融合儒、墨、名、法、阴阳各家思想而以道家为主体的学派,作为先秦思想总结的《吕氏春秋》学派亦复如此。汉初,黄老之学大兴,成为时代的显学。在黄老之学盛行几十年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淮南王刘安组织其门客编纂了《淮南子》这一巨著。它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墨、名、法和阴阳诸家学派之长,“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22)在总结汉初黄老之治的政治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吕氏春秋》更为精密细致的思想体系。

      概而言之,先秦、秦汉道家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隐者道家系统,一是黄老道家系统,这两大系统的各家各派,尽管其思想主张各有偏重,要旨有异,但皆推宗老子,归本老子。正因如此,才在学术史上确立了老子作为道家鼻祖、大道宗师的崇高地位。

      不仅如此,老子又被东汉中后期兴起的道教奉为教主,从道教创始之际,道教中人即奉《道德经》为道教的主要经典,并将老子敬奉为太上老君,成为道教的始祖。其后,道教更是全心致力于宏扬道家学说,将老子之道作为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和教义。道教徒毕生信道、奉道、修道、传道,所作所为,一切皆以道为事。德同于道,是道最完美的体现,所以崇德就是尊道,尊道崇德是道教精神的核心。道教之所以奉道为最高信仰,是因为道的伟大和完美。道无私无欲,它生育无限宇宙,创造和谐世界,化生天地万物,却不自居其功。道不可言有,也不可言无,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永恒存在于万化之中。道立形则为道祖太上老君,道度世则万变千化,盖老子得道之大圣,“所以能通神达见,而为道主,故万灵所奉,三界所归……现真身而启师资,历劫运而造天地,至于登位统典灵篇,撰仙图,传宝蕴,为帝师,示降生,皆圣人恢鸿妙本,匠成一切。”(23)这样一来,作为思想家的老子便被尊为中华道教的最高尊神,作为哲学范畴的道也被发展成为道教的核心教义。道教之所以命名为“道教”,并非偶然的结果,而是与它的基本教义与最高信仰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道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先秦道家、秦汉黄老、晚周方仙道等学派的基础上,并吸收民间信仰、诸家学说而形成的,而老庄之道脉始终是道教赖以生存发展的命根。尤其是在自然观、人天观、生命观方面,道教继承并发扬了道家天人合一、贵生重人的思想,其天道自然的生态哲学,三才互补的系统体系,返朴归真的人生追求,济世普度的宗教要旨,人天共存的思想境界,经过两千余年的演化完善,内容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道家、道教环境文化。

      在道教的环境文化中,包容着道家、道教中人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生命组织的深刻理解,对宇宙天地、山川大地的无限崇拜,对所有生命物体的至诚热爱,对人类作用地位的冷静思考,对万物共生共荣的神圣憧憬。从历代哲人深邃的天人之辨,到众多仙真洒脱的逍遥人生;从功德双运、玄妙至秘的摄养修炼,到庄重神圣、克己归真的科仪戒律;从普渡万物、珍惜百虫的大乘精神,到崇道尊德、修真证果的艰难历程,无论在那一个方面都始终贯穿着中国道家、道教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美化人间,与天地万物和合无隔,共存共荣的理想和追求。

      既然如此,对老子《道德经》中的生态思想、环境理念、人天关系及生态文化的探讨,理应溯源梳流,张本披枝,看一看由两千多年前的这部神奇深奥的“天书”中,究竟开放了多少鲜艳的花朵,结出了多少智能的硕果。是否如同前人所评述的那样:“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之登大雅之道。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


Copyright ©2022 广州田至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服务热线:13926267057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历德雅舍  网址:www.688zgd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76813  技术支持:现科网络

现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