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杜光庭的名望和实绩
  • 浏览 1228 次 【字号 】 发布日期:[ 2013-10-10 ]

  • 杜光庭的名望和实绩

    摘要:本文探讨杜光庭的名望和实绩。杜光庭,唐末五代时处州缙云人。时人称他“宝玉大圭”,是前无古人的评价。他被封为“道门领袖”,在道教人物中是唯一的,时人称他“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他被封为传真天师,是道教史上不多几位非张姓天师之一,他是道教宣传家。他被赐号“广成先生”,有帝王老师之誉。时人称他“山中宰相”,历史上只有陶弘景和他并称。他被封为上柱国蔡国公,国公是最高爵位,道士中只有叶法善可比;上柱国是最尊贵勋号,道士中无人可比。他的主要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确立他在道教理论史、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是道教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另一主要著作《太上黄箓斋仪》,对斋醮科仪作了非凡的规范,后世遵行莫敢越。他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介绍道教仙境,他是地理学家。他的《虬髯客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不衰。他是唐代传奇小说的重要作家代表,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先河。他的多部作品显示他“博学善属文”的文学修养,他是文学家。他是诗人,《全唐诗》第854卷是他的诗卷,有人称他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齐肩。他的《历代崇道记》是道教史实资料,他也是历史学家。《宣和书谱》称他的楷书“迈往绝人”,“得烟霞气味”,如此评价独一无二。他又是书法家,文字学家,写有《隶书解》。《广成先生玉函经》是他的医学代表作,用歌诀记述诊脉要点。他还强调修道先修心,理国先理身,长生之道全在养神守气。他是医学家、气功学家、心理学家。他创建道教音乐韵曲“广成韵”,以配合斋醮行道。以道号命名乐曲,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他也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指挥家。

    关键词:杜光庭,名望,实绩,唐末五代,缙云,道教,探讨

    杜光庭(850-933),处州(今浙江丽水市)缙云人。他大名鼎鼎,是入选《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中国历史上200多位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是入选《浙江省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浙江籍古代50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杜光庭是缙云的光荣,丽水的光荣,浙江的光荣,中国的光荣。杜光庭的思想、成就、贡献,日益被国内外的人们和学者专家所重视。深入探讨和研究杜光庭的名望和实绩,有助于提高缙云的知名度,提高丽水的知名度,并在如今关注实惠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发挥有益作用。

    杜光庭处在唐末五代时期,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作宏富,有很高的名望和很大的贡献。

    宝玉大圭。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方干(?-约888)对杜光庭的评价:“此宗庙中宝玉大圭也。”([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预言杜光庭要被朝廷所重用,如同宗庙中的宝玉大圭。大圭是瑞玉礼器,符信之物,国有大事时为帝王天子所倚重。方干很可能是杜光庭的老师,如此评价学生,非有过人的慧眼不可。这样的评价是前无古人的。杜光庭的家境比较好,比较富有,比较有文化教养,属书香门第,藏书丰富。他说:“予初学于上庠,而国子监书籍皆备。”([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刚读上庠(大学)时,家里就已备齐了国子监(国学)要求必读的书籍。缙云是教育机构建立比较早而且比较完善的县份,唐开元年间(713-741)就设立了县学。上元元年(760)著名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重修孔庙,改善了学习环境。缙云教育环境一直优于周边地区,教育水平高于周边地区。他又说,“先读天文神仙之书,次览经史子集”。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但他把天文神仙之书置于先读的位置。这跟缙云又是道教胜地,道教气氛非常浓郁有关。仙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九洞天,叫仙都祈仙洞天。自古传说黄帝在此铸鼎炼丹、觞百神、骑龙飞升。天宝七年(748)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敕封缙云山为仙都山,敕建黄帝祠宇。缙云自古就是我国道教的江南活动中心。大约从东汉末期起,就相继有术士、道士、文士来此活动,其中著名的文人有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李邕(678-747,唐书法家)、李白(701-762,唐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唐大诗人)、段成式(?-863,唐文学家)、皮日休(约834-约883,唐文学家)、陆龟蒙(?-约881,唐文学家)等,著名的道士有葛玄(164-244,太极仙翁,三国东吴道士)、葛洪(284-364,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茅山宗创始人)、周景复(唐道士)、刘处静(唐道士)等。他又说:“一月之内,分布定日而习之,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游息。凡五事,每月各六日,如此不五七年,经史备熟。”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时间合理,学习方法的当。富足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背景,秀美的人文山川,合理的学习方法,勤奋的个人素养,共同切磋磨砺成宝玉大圭,为以后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兴趣带动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以适当方法学习,保持学习热情和后劲,增强学习的效率,这是杜光庭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

    道门领袖。这是唐僖宗李儇(862-888)给杜光庭的封号。“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道门领袖这个封号,在中国道教史上,在道教人物中,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可见杜光庭的名望之高。杜光庭在唐懿宗李漼(860-873在位)万言科选士时,试其艺不中,乃奋然入道,师事天台山道士应夷节(810-894),成为司马承桢(647或655-735,唐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四代宗师,第一代陶弘景,二代王远知,三代潘师正)的五传弟子(司马承桢传薛季昌,薛传田良逸,田传冯惟良,冯传应夷节,应传杜光庭)。他说:“从师祗拟寻司马。”他入道之初就下定决心,起点要高,师法要上,志趣超迈,要恭敬寻找司马承桢那样道德高深的师父,而应夷节正是司马承桢的四传弟子,当时天台山释道两旺,两教交流,典籍丰富,他得以充分学习,使自己的道法教理水平迅速提高。他不仅从经籍书本上探求,而且从实地实物上考察,游历考察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许多地方,直达道教的发源地四川鹤鸣山。一边游历,一边搜集整理编撰道教典籍,振兴道教,弘扬道教。潘尊师在向唐僖宗推荐杜光庭时,评价说:“其人性简而气清,量宽而识远。”认为,掌教之士“非光庭不可。”([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一)。杜光庭受封为道门领袖,“当时推服,皆曰:学海千寻,辞林万叶,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时人又称他“扶宗立教,天下第一。”(《道藏》第32册8页)。他还任“上都太清宫内供奉”(《宣和书谱》),能在皇帝身边供职,能在皇宫中自由走动,地位相当高。杜光庭一生以弘道为使命,既贯通道教诸派,又融合儒佛道三教,对道教进行改革创新,推动道教的发展。他编撰大量的道教典籍和诗文。《道藏》中有二十七种,二百多卷,《全唐文》中有文三百二十篇,《全唐诗》有诗二十余首。[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称他“有文千余卷,皆本无为之旨。”《道藏》称他“广成先生深于古经,致力于教门,不浅浅也”,“所以著书立言,各有经据,天下后世,无不遵行。”“天下羽襡永远受其赐。”杜光庭对道教的贡献巨大,无愧于“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扶宗立教,天下第一”的评价,无愧于“道门领袖”的封号。《广成集》十七卷中收录的给皇帝的表章、为王公大臣信道民众所作的醮词,也证明杜光庭的“道门领袖”地位。

    传真天师。这是前蜀后主王衍给杜光庭的封号:“传真天师兼崇真馆大学士”(《十国春秋》卷四十七)。道教张道陵(34-156)始称天师,其后裔嫡传子孙世袭“张天师”的封号。非张姓道士得天师封号者寥寥无几。张道陵和许逊(239-374晋道士,传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邱弘济、葛玄并称四大天师。北天师道创始者寇谦之(365-448北魏道士)称天师,南天师道改革者,整理编撰三洞经书的陆修静称天师。杜光庭也整理编撰了大量的道教典籍,无愧于称传真天师。唐僖宗则封他为弘教大师(《历代崇道记》)。他是道教宣传家。杜天师在道门中威望很高,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建福宫和浙江省缙云县历山骑龙宫都供奉他的神像。

    广成先生。这是唐僖宗赐给杜光庭的号。“僖宗召而问之,一见大悦,遂令披戴,仍赐紫衣,号曰广成先生。”(《五代史补》卷一)又是前蜀高祖皇帝王建(847-918)赐给杜光庭的号,“蜀主建初赐号广德先生,又欲优于名秩,……于是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广成子是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千里迢迢访问广成子,问以至道之要,相当于黄帝的老师。因而广成先生是高贵的尊称,有帝王老师之誉。唐僖宗、前蜀先主王建,后主王衍都向杜光庭问以治国之策,“盖光庭非止善辞藻而已,有经国之大才。”(《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王建曾特命杜光庭为皇子师、太子师,杜光庭当过前蜀后主王衍的老师。王建曾说:“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表示对杜光庭的经国大才相当满意。

    山中宰相。这是当时人们对杜光庭的崇高评价。杜光庭虽然是道士,隐居青城山,但参与前蜀朝廷的政事,充当蜀主王建的顾问。“光庭博学,善属文,蜀主重之,颇与议政事。”(《资治通鉴》卷二七一)蜀主王建及大臣经常向他咨询,“建用张格,乃唐相濬之子,其才术高于时而于故实未通,治蜀初,小大事,每令咨禀”,皇子,宰相及大臣还拜他为师,“相国徐光溥志学之年执弟子礼事之。”(《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这是因为杜光庭博学多才,又有辅佐唐僖宗的经历和经验。蜀后王衍封他为崇真馆大学士,说明了他博学的学位,山中宰相的资格。在历史上,可以比美的是,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陶弘景隐居茅山,梁武帝萧衍(464-549)屡加礼聘,并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是梁武帝的顾问和国务参事。山中宰相,就是身处山林,心思天下,不要官职,不要薪俸,谢绝名利,只做实事、做经国大事的高人。

    上柱国蔡国公。这是前蜀高祖皇帝王建给杜光庭封的爵位和勋号,“除授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公最高。道士被赐予国公爵位的寥寥无几。同是丽水市的松阳道士叶法善被唐睿宗李旦(662-716)封为越国公,官拜鸿胪卿。上柱国则是最尊贵的勋号,柱国次之,比喻其是国家的柱石和栋梁。道士被授上柱国勋号,只有杜光庭。从世俗眼光看,缙云县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得到公爵爵位或上柱国勋号,而杜光庭兼得之。

    《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这是杜光庭的重要著作,主要代表作。此书对汉唐历代的道教思想作了较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总结,为宋代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杜光庭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是道教理论家,是思想家、哲学家。他对道教的理论基础《道德经》(《老子》)有非凡的见解。此书确立了他在道教理论史、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他上承唐代的道教重玄哲学,下启宋金元时期道教内丹心性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融合儒释道三教精华,改革创新充实道教内涵,不仅对道教发展贡献厥伟,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有深刻影响。

    《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这是杜光庭花费二十多年时间收集整理编撰而成的各类黄箓斋仪的汇编。此书也是杜光庭的重要著作,主要代表作。杜光庭既是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又是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道藏》称:“至广成先生荐加编集,于是黄箓之科仪典格,灿然详密矣,后世遵行,莫敢越也。”杜光庭对斋醮科仪有非凡的规范。此书是道士斋醮行道的范本和教科书。杜光庭把斋醮科仪作为行道礼仪的规范程序,作为弘道宣教的手段形式,也作为娱神乐人的民俗活动。敬畏神圣的制度规范和顺应民心的娱乐活动相结合,规范书本中教育学习和具体行道中熟练掌握相结合,现实指归和长远流传相结合。杜光庭还编撰许多种斋醮科仪,如《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中的五十多卷,《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金箓斋启坛仪》等。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这是杜光庭编撰的道教地理著作。介绍道教所构想的神仙所居住的名山胜境(俗称仙境),包括仙山、五岳、五海、十大洞天、三十六靖庐、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等,其中有不少地方是杜光庭游历到过的。如此系统全面地介绍道教仙境,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三十六洞天中,仙都山是第二十九洞天。杜光庭说:“仙都山,仙都祈仙洞天,三百里,在处州缙云县,黄帝上升。”地域面积并列第8位(第8-15位)。杜光庭还著有《天坛王屋山圣迹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续成都记》《吴南郊图记》等书。杜光庭也是地理学家。

    《虬髯客传》。这是杜光庭创作的传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唐之传奇文(下)》中说:“杜光庭之《虬髯客传》(见《广记》一百九十三)流传乃独广”,“此传则记杨素妓人之执红拂者识李靖于布衣时,相约遁去,道中又逢虬髯客,知其不凡,推资财,授兵法,令佐太宗兴唐,而自率海贼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为王云。后世乐此故事,至作画图,谓之三侠,在曲则明凌初成有《虬髯翁》,张凤翼张太和皆有《红拂记》。鲁迅编印的《唐宋传奇集》中有《虬髯客传》赫然在目。杜光庭是唐代传奇小说的重要作家代表。此传奇已具备武侠小说的各种元素,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侠义可见,十年一剑取人之头,武艺神奇等,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先河,其表现出的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红颜知己的半夜私奔,审时度势的再起宏图,都深深感动广大读者,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戏曲家将其改编为戏曲,如凌蒙初(初成)(1580-1644,明小说家,杂剧家)、张凤翼(1527-1613明戏曲家)、张太和、冯梦龙(1574-1646明文学家戏曲家)都曾改编成戏,近代四大京剧青衣名旦的程砚秋(1904-1958)则改编为京剧《红拂传》,画家则将其创作为可视的侠客英雄形象,如任伯年(1840-1896)的多幅中国画《风尘三侠图》、徐悲鸿(1895-1953)的油画《风尘三侠》。如今则有港台及大陆影视界都将其拍成电视连续剧,如《风尘三侠传》《风尘三侠之红拂女》等。杜光庭的文学魅力延续至今,影响至今不衰。杜光庭还编撰了大量充满想象、充满希望,借以弘道宣教的神仙故事小说。《神仙感遇传》十卷,今存五卷,表达了人人可遇仙,人人可成仙的平等思想,渴望长生,渴望平安的美好追求。《墉城集仙录》十卷,今存六卷,专门记载女仙,“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表达女可入道,女可成仙的男女平等思想,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格局中,杜光庭尊重妇女的做法是非常可贵、非常勇敢的。《仙传拾遗》四十卷429则,今存128则,表达了羽化登仙,飞行虚空,随心所欲,变化隐身的无限自由思想,腾云驾雾,瞬息万里、移形易貌,五遁而走,点石成金,撒豆成兵,划地成河、撮土成山、装天缩地,移物搬运,冬日开花,旱地钓鱼,变无变有,变大变小,诸如此类道教法术幻术,十分吸引人们眼球,令人叹为观止,匪夷所思。《录异记》八卷,介绍种种奇异事物,表达了尊重生命、善待万物和谐相处的大爱情怀及善恶报应、行善除恶的公正思想。《道教灵验记》二十卷,今存十五卷,北宋真宗赵恒(968-1022)评价说:此书“其事显而要,其指实而详;今昔所闻,盈编而有次;殊尤之迹,开卷以斯存。”此书“广慎微之旨,以弘崇善之阶”,宣扬道教灵验,维护道门利益,表达了善恶报应、赏善罚恶,胸怀博大,不护己短的正义思想。显示了杜光庭博学善属文的文学修养。杜光庭无愧于文学家的称号。

    与乐天齐肩。这是对杜光庭诗作的评价。[后蜀]何光远《鉴戒录》称:“杜先生为诗悉去浮游,迥为标准,区分理本,实契真筌。”“凡所著述,与乐天齐肩”。乐天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字,认为杜光庭与白居易齐肩,不相上下。《全唐诗》第854卷,是杜光庭的诗卷,有诗20首,又散句若干,另有郑遨的诗11首掺杂其中。杜光庭是诗人。杜光庭的诗在颂道弘道中含有深意,如忧国忧民、爱国爱乡、崇尚自然、追求高尚。艺术特色有双宝塔诗《纪道德》《怀古今》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立意高远,坚韧向上,明白流畅。其诗具有大气、正气、和气。杜光庭还有许多诗作散见于其它著作中,如《太上黄箓斋仪》中的步虚词、三启颂、焚词颂、投龙颂、送神颂、还戒颂、三途五苦颂、解坛颂、辞三师颂、宿命赞、密咒、七真赞、小学仙赞、明灯颂(以上五言)、卫灵咒、镇坛真文玉诀、上师咒、上师祝、出水吟颂(以上四言)、发愿词(四言或六言)等。

    《历代崇道记》一卷。该书记载了历代帝王崇奉道教,建道宫道观,度道士之事,是不可多得的道教盛衰史实资料。杜光庭用历代崇道的史实,扩大影响,弘扬道教,古为今用,振兴道教。他还著有《古今类聚年号图》《道经降授年载图》等。他也是历史学家。

    迈往绝人,得烟霞气味。这是对杜光庭擅长的楷书书法的评价。北宋《宣和书谱》卷五称,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相得之,故其书因诗文而有传。要是,得烟霞气味,虽不可拟伦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得到也。”对他的诗文和书法都作了相当高的评价,可称诗书双璧。王羲之(321-379,一说303-361,又作307-365)王献之(344-386)父子都是东晋书法家,并称“二王”,书法成就极高,为历代学书者所宗尚。他虽然不能比拟“二王”,然而《宣和书谱》跳过东晋至唐代的诸多书法家,把他直接和“二王”比较,认为他“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得到也。”说明他书法艺术档次相当高。“人争相得之”,说明他书法作品受人欢迎的程度。“得烟霞气味”,说明他书法艺术的特色,这样评价是独一无二的。北宋时,“其书因诗文而有传”。现在遗憾的是,他的楷书书法作品已失传,未见有存留书法作品的报道。然而他的篆书仍存在。在他编撰的《太上黄箓斋仪》中发现了他为道教斋醮科仪所专用的篆书,与流行的一般篆书不同,可称之为道篆。杜光庭对隶书也有研究,写有《隶书解》,用两个证据(《左传》“亥有二首六身”,《水经注》春秋铜棺“惟三字古文,余同今书”)证明“世人多以隶书始于秦时程邈者,非也”,“隶书兴于周代明矣 ”。杜光庭又是书法家、文字学家。

    《广成先生玉函经》。这是杜光庭的医学代表作。该书以易背易记的歌诀形式讲述指下诊脉的丰富内容,“玉函歌诀最玄微,俗眼庸人难探赜”。杜光庭指出:“医门广博,脉理元微。凡称诊脉之流,多昧死生之理。”“余幼访明师,遍寻奇士,粗研精于奥义,敢缄秘于卑怀。谨傍《难经》,略依诀证,乃成生死歌诀一门。”追求长生不老是道教养生修炼的显著特点。杜光庭强调理国理身,“理国执无为之道,民复朴而还淳;理身执无为之行,则神全而气王,气王者延年,神全者升玄,理国修身之要也。”“理身之道,先理其心。”修道即修心,理国先理身,是杜光庭的主要思路。他认为:“长生之道,全在养神,若守元和不失,神则居之,神若居则心大安”,“元和之气,慧照之神,在人身中,出入鼻口,呼吸相应,以养于身”。如此则可“存已有之形,致无涯之寿”。这种养神守气的身心修炼和诊脉治病相结合,是中国医学最鲜明的特色。杜光庭也是医学家、气功学家、心理学家。

    广成韵。这是杜光庭创建的道教音乐韵曲。音乐韵曲以其道号“广成”来命名,这在中国音乐史上是罕见的。杜光庭在道教斋醮行道(道场)仪轨中,对道教音乐也予以规范化,以能更好配合道场静坛与行坛的法事活动,达到娱神乐人、弘道宣教、祈福消灾的效果。鼓板乐器有指挥行止、统一步伐、协调众人的作用,在广成韵有板有眼、声调悠扬的伴奏中,唱步虚词,诵经念唱,步罡踏斗、步虚旋绕、呼吸吐纳、舞蹈散花等。杜光庭也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指挥家。


Copyright ©2022 广州田至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服务热线:13926267057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历德雅舍  网址:www.688zgd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76813  技术支持:现科网络

现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