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大基山与道教文化
  • 浏览 848 次 【字号 】 发布日期:[ 2013-10-10 ]

  • 大基山与道教文化

    大基山古称东莱山,位于今山东省莱州市城区东5公里处。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提到:“世上名山有八,三在蛮夷(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五在中国(指中原地带),在中国的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继黄帝之后,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宋太祖等也都到过大基山祭山拜神。明代历经六朝的太子太师胡滢在此留下的铭文中写道:“东莱山卧虚座危之阳,星拱斗拜。蓬莱待其迎日,泰岱躬接晚霞,占全地气,尽领天道,幽境妙吉,始有黄帝会众神于此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基山主峰海拔470多米,周围有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10个,山体成半环状,东、西、北三面奇峰异峦,山势险峻,当中为一深邃圆阔的谷地,仅南方有一豁口,自成天然门户。因谷内自古为道家所居,故俗称道士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谷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风光绚丽,景色优美。谷中静幽绝俗,清泉汩汩,巨岩如壁,怪石林立。大基山南麓自下而上,道观迭起,雕梁画栋,清香缭绕,分别祭祀玉皇、老子、全真七子等道家先知。

    道教在莱州历史久远。早在秦汉时期,黄老之说遍传境内,秦始皇曾受成仙的诱惑,驾临当地的三山岛求长生不老药。汉武帝更受莱州方士栾大的愚弄,拜将封侯,并把卫长公主嫁给他为妻。后来发现受骗,将其腰斩于市,葬在莱州路旺侯家,至今墓葬仍存。

    北魏太武帝曾下诏兴道。光州(即今莱州)刺史、北魏著名书法家郑道昭常于公务之暇率僚佐、携道俗,悠游山林,在大基山谈经论道,渴饮甘泉。郑道昭酷爱山川,慕仙乐道,曾在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设青烟寺、白云堂、朱阳台、玄灵宫、中明坛为修炼之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大基山的道士们来说,道士谷这一洞天福地是郑道昭留给他们的。

    金元之际,道教大盛,大基山也为之兴盛。金朝初期,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长生(莱州人)等全真七子,在大基山传道多年,足迹遍布胶东昆嵛山、芝阳山、栖霞山等地,全真七子遂成为道教之翘楚。后来,丘处机就是在大基山中被成吉思汗征召为“国师”的,尊为“丘神仙”。丘处机辅佐成吉思汗东征西讨13年,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丘处机羽化后,又归葬于大基山。

    在大基山,道教文化留存的另一珍贵遗迹就是环山谷崖壁散藏着的历代摩崖石刻。大基山海拔470多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石刻24处,其中北魏光州(即今莱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手书摩崖题刻就有14处。当年,郑道昭在大基山筑坛修炼之余,吟诗挥毫,刻石以记,留下了许多气势恢宏的摩崖石刻。其余10处则为金、元、明、清石刻,包括金时的《先天观》石刻和丘处机于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留下的《长春子道士谷春日登览诗》石刻。这些石刻大小不一,多者数百字,少者仅十余字。其中尤其以位于西山腰的郑道昭书于北魏延昌元年(公元512年)的《登大基山诗》(又称《置仙坛诗》)、《中明之坛》著名。郑道昭留在大基山的石刻,同莱州另一名山云峰山郑道昭石刻为一体,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石刻,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4个保护碑亭,成为佳话。


Copyright ©2022 广州田至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服务热线:13926267057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历德雅舍  网址:www.688zgd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76813  技术支持:现科网络

现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