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信仰及教理教义 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至城隍、灶君,风雨雷 电、山川社稷均有神灵。而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是 “道”和“德 ”。 “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论基础,是以“清静为宗、虚 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就是道教最根本 的信仰。道教认...(2013-10-02)
道家文化对山水画的影响 出于对隐逸的无望的追 求,又渗透老庄思想崇尚自然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也应和这“伤心人别有怀抱 ”的寄托出现了。隐逸行为在现实上的不可实现性,使得山水画成为文人们聊以自慰的 精神上的避风港,山水画已经是画家改造过的理想境界。 道家思想是我国文化思想的主流之...(2013-10-02)
唐代道教的法箓传授 箓通常是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 施行法术的牒文。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所以,道教中又称为法箓,法箓文牒中一般 必有相关的符图,道教经典中有时又统称符箓。道教法师们认为箓文是由道气演衍的文字, 是太上老君的灵文,九天众圣的法言。因此,符图的...(2013-10-02)
道教思想之超越死亡 死亡是所有生命 注定的最终归宿,不能脱俗的人类执著地渴求着永生,于是,关于生与死的思考锻造了人类 哲学的恢弘与博大。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其中道家生死哲学, 以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脱俗的不凡见解和独特的美学意境,格外醒目的凸 显...(2013-10-02)
太岁不可犯吗 《渊海子平》说:“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又经云:“岁伤日干,有祸必轻,日犯岁君,灾殃必重。”岁君伤日,如庚年克甲日干,犹如君治臣,父管子,上治其下,于理为顺,故不为大害,日犯岁君,如甲日干克戊...(2013-10-02)
济物利人 和谐共生 ——从《王魏公集》看宋代社会的道教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祭祀传统,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古代就有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形成一系列包括郊社制度、宗庙制度在内的祭祀制度。《礼记》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①《左传》亦云:“国之大事,在祀...(2013-09-10)
《道德经》和谐思想的四个进阶 和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古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一理念多有发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谐思想,深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中。《道德经》对和谐的阐发别开生面,处处流露着道家独有的精神气质。它的和谐思想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冲气之和”、“音...(2013-09-10)
《道德经》和谐思想的四个进阶 和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古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一理念多有发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谐思想,深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中。《道德经》对和谐的阐发别开生面,处处流露着道家独有的精神气质。它的和谐思想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冲气之和”、“音...(2013-09-09)
合道——万物和谐之根本杨玉辉 《道德经》揭示了道是万物产生存在的根本,万物和谐必须合乎道、合于道的规律,并由此昭示人们:包括人与社会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和谐,其根本在于合道。本文就试图对《道德经》的这一合道即和谐的思想做一个简要的理论梳理,并探讨其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运用方法。 ...(2013-09-09)
弘道录卷之三十一 父子之礼 《虞书》曰:祇载见瞽哩,夔夔斋栗瞽哩,亦允若。 录曰:汉高帝之时,尝赏家令矣。以太公之迎拥警也,人皆曰:父不得而子也。又尝幸新丰矣,以太公之乐箕踞也,人皆曰:君不得而臣也。而不知乃咸丘蒙之说也。夫父子之分,本於天地自然之叔,先天地而立...(2013-09-09)
周高德:尊道贵德 超凡入圣——老子《道德经》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解读老子《道德经》,其关键所在——是要领悟《道德经》中之“道”和“德”的涵义,尤其是要领悟“道”的涵义,这样便可以此开启“众妙之门”而步入“道”境。盖老子《道德经》,旨在教人尊“道”贵“德”,超凡入圣。 ...(2013-09-07)
老子《道德经》中的返朴归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众所周知,“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憧憬道家的‘返朴归真’思想,回味道学的文化韵味,以改造充实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①道家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便蕴含着丰富的“返朴归真”思想。下面,笔者引经据典从“返朴归真”的含义、缘...(2013-09-07)
邱祖西行所经“窝里朵”考 元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以下简称《记》)一书,详细记述了邱祖一行见成吉思汗的具体路线,但由于历史变迁和音译不同等原因,在某些具体地点的地理位置确定上,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义。 如《记》之开篇处讲到:“仲禄今年五月在乃满国兀里朵得旨”(“...(2013-09-05)
唐宋之际道教十一曜星神崇拜的起源和流行 内容摘要:本文从唐宋之际的佛、道两教文献中有关九曜和十一曜的资料出发,首先考察了源自密教星占术的九曜概念和它们的天文含义,然后通过对唐末五代的九 曜醮词、罗天醮词等文献的解读,确认了对九曜和月孛的崇拜已经成为当时道教醮仪的组成部分;文章对宋...(2013-09-05)
道教生态:内在的转变 ——对早期道教戒律的研究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用事实证明,道教和生态有着比自然哲学更丰富的内涵。事实上,道教不仅思考自然环境和人在其中的位置,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这些观念。早在公元一世纪,道教就制定了教制、教规(如一百八十戒等),旨在保护环境,确保自然平衡不被破坏...(2013-09-05)
Copyright ©2022 广州田至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服务热线:13926267057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历德雅舍 网址:www.688zgd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76813号 技术支持:现科网络